“买买买”变“抛抛抛”上市药企收购医院不再“冲动莽撞”

发布日期:2019-08-20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原标题:“买买买”变“抛抛抛” 上市药企收购医院不再“冲动莽撞”

    最近几年,不少企业对医院的态度从“买买买”转变为“抛抛抛”,诸多上市公司对收购医院的态度也开始变得冷静客观,究其原因,企业收购医院固有国有企业医院改革的背景,但对于上市企业来说,收购医院后被拖累的业绩、难言好看的财务数据,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济民制药、盈康生命等企业都曾中招。

    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分析,不少企业收购医院系出于转型或增加业务单元考虑,战略本身无可厚非,但医疗领域有其自身特点,投资回报周期长、重资产、医院区域性强等特点,都让资方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丰厚回报,难以达到资方投资预期。

    红榜

    收购初衷多为转型或增加业务单元

    药企参与收购医院,本身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投资行为,在国有企业医院改革的背景下,药企收购医院的行为近几年频频出现。在收购及参与医院运营的背后,增加业务单元的战略层面考量,是很多企业频频出手的原因。举例来说,盈康生命在今年4月26日发布公告,完成对谢祥先持有的重庆华健友方医院有限公司51%股权的收购,总价值为1.33亿元。盈康生命表示,此举为公司持续拓展医疗健康产业的又一重要举措。近年来,盈康生命不断向医疗服务行业及医院延伸,2017年以来,通过收购友谊医院75%股权及杭州中卫医院100%股权,在西南地区及长三角地区积极开拓医疗健康服务产业。此次在重庆地区收购重庆华健友方医院有限公司51%股权,是公司在西南地区医疗健康服务产业布局的又一重要举措。

    收购医院,企业势必会考量对业绩的影响,曾有业内人士指出,药企收购医院,成功者并不多。弘和仁爱医疗此前曾收购建德和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股权,2018年7月,弘和仁爱医疗发布公告,根据买卖协议,卖方(即洪江鑫及洪杨)向买方(为公司全资附属公司)担保,建德中医院及大佳医药截至2017年12月31日年度按汇总基准计算的经调整纯利将不低于2800万元。根据财务报表,该医院及大佳医药的2017年纯利超过2600万元,卖方无须根据买卖协议向公司支付补偿。

    除了制药企业对医院的收购外,近年来,不少非医药行业公司也开始陆续进入其中,以房地产企业为例,多家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军大健康领域,不乏收购医院之举,今年1月,融侨集团宣布入股同道医师集团,计划投资超50亿元进入医疗领域,发展医疗、康体、保健、养老、护理等大健康医疗体系。不仅如此,目前已有约20家房企以收购等方式,将产业延伸至医院投资运营等领域。在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看来,对于有转型需求的企业,如房地产企业或资源型企业来说,医疗、医药是其向大健康领域转型的方向之一,收购医院在近几年成为热潮,也与政策层面鼓励发展大健康行业的利好有关。

    ■ 专家分析

    1 出于战略考虑无可厚非

    史立臣认为,收购医院之初,不少企业都是出于转型考虑或增加业务单元的需求,从战略层面来讲,无可厚非,尤其是对于有转型需求的企业,如房地产企业或资源型企业来说,医疗、医药是其向大健康领域转型的方向之一,前几年,鼓励发展大健康行业利好政策频出,这也让收购医院成为一种热潮,不少企业纷纷投身其中。

    医疗市场有其固有特点,企业大手笔投入,“在达不到预期的情况下,本来被寄予厚望的医疗板块在营收、净利润方面的表现可能还远不如这些企业原有板块,财务报表难看是必然。另外,前几年资本市场对医疗的投资也近乎疯狂,难言理智,目前,在经过几年的运营后,没有得到期待的回报,投资者自然会用脚投票,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史立臣指出。

    2 医疗投资周期长、地域性强

    在史立臣看来,这种投资背后还涉及更深层次的问题。

    北京市一家三甲医院院长就曾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社会资本要运营医院,十年之内可能都难以实现盈利。“短期内要赚钱或赚大钱,并不现实,而且医疗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医院运行中的基建、大型医疗设备的投入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予以支撑,医院的运行、内部管理、品牌营销等,与不少进入该领域企业的原有业务单元完全不同”。

    史立臣表示,医院还具有很强的区域性,“除了极少数名气较大的公立医院,绝大多数医院,包括省、市级别的三甲医院,基本都是服务于所在区域百姓,而且很多省级三甲医院也以服务省会城市为主。”因此,被收购的医院在新“东家”的运营下,要想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医院运营收入并不现实。

    3 投资专科医院或是明智选择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