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高原上盛开重塑希望的“雷锋花”

发布日期:2019-06-12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纪实】高原上盛开重塑希望的“雷锋花”

    救治一名儿童,就是挽救一个家庭——

    成功为6000多名少数民族肢残儿童实施手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预防工作落后,小儿麻痹症发病率高达11.07%,仅宁夏就有上万名儿麻后遗症患者。

    2011年12月25日,武警宁夏总队医院医护人员为家住吴忠市高闸乡过桥村的3岁回族女孩铁小兰(化名)成功实施了第二次手术,使她终于能如常人一样行走。

    小兰从小先天性双侧髋关节发育不良,只能像鸭子一样摇摆前行,她的父母靠送煤谋生,可送煤酬劳微薄,根本无法给她看病。但这个病如果再拖下去,会导致股骨头坏死,终生不能行走。

    当年3月,小兰的爷爷奶奶和父母凑钱来到总队医院,由医护人员为兴岚做了第一次手术,小兰的右肢恢复得很好。12月,小兰家人再次带她来到医院为其做手术。医院了解到他们的困难后,不仅为她做了手术,还给她免去了相关费用。小兰父亲铁凯激动地说:“我们全家人一辈子都不会忘了武警官兵的恩情!”

    截止目前,医院已经为6000多名肢残儿童成功实施了手术,共计减免医疗费用达上百万元。

    院长李晓林常对医护人员说:“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孩子的健康高于一切。”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医院就率先提出“救治一名儿童,挽救一个家庭”的口号,积极响应全国“三项康复计划”,协调自治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卫生厅共同创立了宁夏小儿麻痹矫治中心,发起儿麻矫治“抢救性行动”。

    1988年11月10日,医院收到来自西吉县平峰乡权岔村张林的来信,信中说他的儿子张辉军(化名)有先天性小儿麻痹,从小不能站立,左侧上、下肢都没有行动能力,站立时必须要人搀扶。

    13年来,由于长时间爬行,张辉军的眼珠上翻,口里常年流着涎水。医护人员深知:爬行是儿麻后遗症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畸形程度重,肌肉萎缩、关节变形,矫治难度极高,在宁夏尚无成功先例。

    有人劝官兵们别做这个手术,让他们“去其他医院看看”。看着历尽艰难赶来、风尘满面的父子俩,医护人员们还是决定做手术努力一下。4次手术后,张辉军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张林拉着医护人员的手,非让儿子向他们磕头,并连连说:“是你们解掉了娃娃的痛苦和我心头的‘疙瘩’呀!”

    为了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儿童得到救治,医院多次组成医疗队赴宁夏各县市为儿麻后遗症患者做手术,每一个县医院乃至乡村卫生所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医院还专门从国家医疗队请来5名专家帮助实施手术,仅1个月就矫治600多例患者,解除了他们的病痛。

    【纪实】高原上盛开重塑希望的“雷锋花”

    【纪实】高原上盛开重塑希望的“雷锋花”

    再植双手,就是为群众再造幸福生活——

    为8000多名伤残少数民族群众成功进行肢体移植再植

    多年来,武警宁夏总队医院始终把救治伤残少数民族群众作为责任。政委赵文生常叮嘱医护人员:“再植双手就是为群众再造幸福生活,贫困山区的百姓如果失去了双手,还靠什么生活?”

    这些年,医护人员们先后为8000多名断肢群众成功进行移植再植手术,同他们结下了生死相依的兄弟情谊。

    有一段时间,医护人员们发现医院一个月就来了40多名断肢患者,但由于当时医院的医疗技术还未达到再植或移植水平,只能对多数患者采取截肢或包扎处理。患者大多是贫困人群,截肢不仅使他们失去生活信心和希望,对他们的家庭也无异于雪上加霜。

    为迅速掌握显微外科技术,为断肢患者解除残疾,医院先后派出专家到山东、广东等地进修学习,无数次在显微镜下用动物肉、鼠尾等练习骨骼对接、血管缝合、神经吻合等技术,终于练就了可以在十分之几毫米的血管上缝针穿线的技术。

    1987年11月,回族男子马亮(化名)在劳作时食指被镰刀完全割断,他提着血淋淋的手指跑进医院,请求为他接指。因医院从未开展过接指业务,医护人员决定先为他进行包扎,在医护人员考虑再三之后,决定为他实施断指再植。手术中,连续两次出现紧急情况,都被医护人员及时化解。这项技术填补了当时宁夏临床医学的空白。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