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恭义入选"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

发布日期:2019-08-10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徐恭义入选"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协、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国防科工局今日(8月9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全国10位“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其中2位来自湖北,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脏外科中心主任陈孝平,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副总工程师、全国工程设计大师徐恭义。
     
      10位“2019最美科技工作者”都是来自科研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优秀典型。他们中有的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的扎根脱贫攻坚和科学普及一线,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有的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甘做提携后学的“铺路石”和领路人;有的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陈孝平:医学是科学,更是人学
     
     
     
      40余年来,陈孝平院士已施行和指导施行各种肝胆胰手术2万多例,含肝癌手术近1万例,这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切开、暴露、分离、止血、结扎……缝合,手术时陈孝平依然执着于每一个规定的细节和流程。“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点一滴汇聚而成,着急没有意义,最老实的方式其实是最快的。”
     
      熟悉陈孝平的病人都知道,陈教授手术之外还是个“B超医生”。他对所有主刀的病人,都要亲自看B超的动态影像,而不是只看纸质报告。对每一个术前病人,不仅亲自检查看片,陈孝平还要求把各种检查结果带进手术室,随时调看,避免失误。于是,他为病人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就要多得多。
     
     
     
      1983年,陈孝平在导师裘法祖教授指导下进行狗肝移植试验研究。
     
      在几代肝脏外科前辈工作基础上,陈孝平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首个提出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开创了三项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和一项肝移植术。这些理论和技术的普及应用,效果显著,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肝脏外科领域的发展。他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共7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作为通讯或第一作者发表主要学术论文105篇。
     
      2009年11月3日,一场不寻常的手术正在进行。同济医院外科手术室,一位普通的母亲为割肝救子日行十公里减去脂肪肝,正在接受亲属间活体肝移植。与手术同步,中央电视台全程直播“暴走妈妈”的手术,全国亿万人为术中母子揪心。
     
     
     
      2009年暴走妈妈(左二)割肝救子,手术顺利,康复出院。
     
      这场陈孝平主刀的肝移植手术历经漫长的14个小时,最终母子平安。在业内,器官移植是外科手术的“王冠”,肝移植更以手术难度高被称之为“王冠上的明珠”。在国内,亲属间辅助性部分活体肝移植从理念到实践,都由陈孝平教授首创。
     
      “跟着国外走,永远只能做老二。”陈孝平说,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条件有了大幅提高,我们不能一味盲目模仿国外的技术在肝脏外科领域,陈孝平被业内称道的是打破了该领域5个手术禁区,在世界创立三项中国人的原创手术方式,这些方法很快在基层医院得到推广,极大地推动着中国肝脏外科的迅猛发展,为世界肝胆胰治疗做出了自己原创的贡献。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