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打假灰色產業鏈:30元就可“拜師”學全套流程

发布日期:2019-09-14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原標題:職業打假灰色產業鏈:30元就可“拜師”學全套流程

    ● 職業打假早已形成產業鏈。職業打假人主要有“吃貨”和“賠償”兩種套路,“吃貨”是指收貨后申請退款但不退貨﹔“賠償”是以舉報、起訴等手段要求商家高價賠償

    ● 在職業打假人的辦事規程中,向監管部門投訴舉報是重要一環。為牟取非法利益,職業打假人往往大規模對商家進行惡意投訴與威脅。大部分的執法資源被用於處理職業索賠舉報及其后續的信息公開、行政復議和訴訟、紀檢監察等,造成執法資源被不正當擠佔

    ● 針對職業打假,今后應形成一些標准和程序,讓職業打假人真正實現職業化,對他們給予一定的規范引導,讓其打假更加專業有成效,依法有序進行,從而發揮淨化市場的積極作用

    近日,職業打假人再度陷入輿論漩渦。

    監管部門、商家及消費者協會等指責稱,職業打假人名為打假實為牟利,此風不可長。但也有觀點認為,不應對職業打假人污名化,畢竟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經營者的違法沖動,有利於提高商品質量。那麼,職業打假人究竟是蛀虫還是啄木鳥?

    《法制日報》記者在多地調查發現,職業打假的套路越來越深,甚至呈現出團伙化、專業化、規模化、程式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師徒傳幫帶、培訓產出一條龍、專盯包裝宣傳瑕疵等。對此,有關專家呼吁,應明確正當維權與敲詐勒索邊界,從而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維護市場經營秩序。

    分享教程傳授經驗

    職業打假成產業鏈

    到商場裡買個東西,然后拿著發票及商品去找商家要賠償——如果誰還在用這樣初級的方式,估計都不好意思在職業打假的圈裡混。

    職業打假早已形成產業鏈。《法制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QQ上以“職業打假”“打假”為關鍵詞的群聊賬號有3000多個,其中不乏一些規模達到上千人的大群,大量職業索賠者就混跡在這些群中。

    在不少群文件裡,有大量的開展職業索賠的相關資料,包括各種商品的打假思路、舉報話術、差評文本、法律條文、撤訴樣本、民事起訴書等,還有人定制假貨鑒定書、質檢報告、醫院証明等。

    在這些群中,既有熟知相關法律法規的“老手”,也有大量剛入行的“小白”。新人既可以學習群裡分享的免費基礎教程,也可以交“車費”讓老手帶“上車”。在行話裡,“上車”是指與別人一起組團做單﹔“下車”則是行動成功﹔“車費”是指跟著別人上車要給別人錢作為好處。

    《法制日報》記者以小白身份了解到,通常老手帶一次的費用是30元左右,如果“拜師”則可以一直跟著學全套。一位已收十幾個徒弟的老手告訴《法制日報》記者,其收徒弟的學費是499元,當天回本,“打一單就是500+,一天兩三單沒問題,利潤非常大”。

    在小白必看教程中,《法制日報》記者發現,職業打假主要有“吃貨”和“賠償”兩種玩法。“吃貨”是指收貨后申請退款但不退貨﹔“賠償”是以舉報、起訴等手段要求商家高價賠償。

    一位老手介紹說,“吃貨的玩法最簡單,收到貨后,先找商家協商退款﹔如果不同意,申請平台介入,到時弄個假鑒定,外面賣10塊錢一張,上傳就完事。如果是買食品,那些吃的喝的更簡單,收到貨后拿針扎破一兩袋,拍個照上傳,整箱就是你的了。隻要你有頭腦,吃貨也是一筆不少的財富,因為這不需要本金,我都是批量的買,然后到手再賣掉。”

    接觸多位老手后,《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到,“吃貨”雖然簡單,但老手們更願意打“賠償”,因為可以拿到幾倍的賠償。

    根據群內分享的教程,玩“賠償”有以下流程:成員挑選目標商品下單,通常為含有極限詞、無中文標識等產品﹔貨到后找賣家協商,以不符合法律規定為由,協商3倍賠償﹔如果賣家比較硬氣,就在平台舉報或者12315投訴,這時很多賣家就會認慫﹔如果賣家還在堅持,可以起訴到法院,這時賣家要考慮費用、時間等問題,基本上就會妥協。

     

    (責編:陳露露、周雨樂)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