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医院所有科室床位都可能减少

发布日期:2019-06-04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今后医院所有科室床位都可能减少

      推开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ICU病房紧闭着的大门,可以看到病床上的病人大多闭着眼,他们有的处于昏迷状态,有的被注射了镇静剂,偶尔有人醒着,脸上也看不出表情。在这里,社会地位、身份与性别失去了意义——十几位病人不穿衣服,也几乎不进食,病号服从中间被剪开盖在身上,各种管道布满全身,鼻饲管为身体补充着营养液。昼夜不停运转的设备和从不熄灭的灯,让这个封闭的空间里没有了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为防止因谵妄或烦躁而挣脱各种诊疗管,很多病人的手脚都被带子束缚在床沿上。

      这家医院的ICU在10年前刚成立时有13张病床,如今已增至20张。为应对不断增长的病患需求,设有28个床位的第二病区即将投入使用。此外,可移动的病床随时准备着,以便在床位不够时加床。在高峰时期,预计两个病区共可收治80位病人。

      一位病人呻吟着,断断续续地说“我要回家”,却无人理会。按原卫生部《指南》(见下文)的要求,一张ICU病床应配备3名护士;但在这里,一名护士就要照顾三张病床。各种检查;药物补充;定时记录监护仪上的心率、血压;清理病人的大小便,以及在固定的时间给病人翻身以免背部生褥疮……这些活儿已经让护士们在12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内不堪重负,她们无暇顾及被照料者的精神状况甚至尊严。“一到旺季,这儿就像菜市场一样。”一名护士说。

      但这些,都阻挡不了ICU快速扩张的脚步。

      快速扩张

      ICU并非一直都这么火爆。2009年,当刘小军出任郑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科主任时,发现该院ICU创立三年来,虽然只有8张床位,但依然“吃不饱”。相比之下,在与它相距不足5公里的“全球最大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ICU里,上百张床位却长期人满为患。若非迫于国家对三级医院必须有ICU病房的硬性要求,郑大二附院的ICU也许早已关门大吉了。因为几乎收不到什么病人,科室没有奖金,医护人员缺少成长空间,人心涣散。同事们对刘小军说,“你来错了地方。”

      ICU,即重症监护病房,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它的雏形可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当时,小儿麻痹症在丹麦哥本哈根造成许多人死于呼吸衰竭。负责治疗的医务人员发现,将病人集中管理,切开气管并应用人工呼吸支持治疗后,死亡率从原来的87%下降到 40%。

      在丹麦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ICU病房的30多年后,1982年,中国第一张为外科手术而设的ICU病床在北京协和医院建成。两年后,协和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重症医学科室,有7张病床,由被称为“中国重症医学之父”的陈德昌医生坐镇。

      1989年,原卫生部正式要求所有三级综合医院成立ICU,全国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应声而起。2009年,原卫生部正式宣布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重症医学科”诊疗科目,并发布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指南》要求,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需设立至少一个ICU,且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应占医院病床总数的2%~8%。

      上任之初,刘小军就决心改变郑大二附院ICU“半死不活”的状态。他放下省级三甲医院科主任的身段,一到周末就去省内各县市见同行。在他的“推销”下,当基层医院ICU大夫需要请上级医院医生会诊的时候,往往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们认识的那位省里的专家刘小军。

      如今,郑大二附院ICU已经拥有7辆救护车,一个月从基层转运来的病人有近200个,成为全国单病区外接病人最多的ICU科。有了病人,该院ICU病区也开始了每两年一次的扩张步伐,从8张病床增至13张、20张,有时还要增加临时床位。2014年,ICU整体搬到新病区,开设了40个床位。

      郑大二附院ICU扩张的背后,是全国重症医学科的大发展。自中国公立医院在2003年后开始一轮扩张潮以来,ICU成为医院评级的重要指标,迎来其高速发展期。在北京协和医院ICU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会长杜斌看来,“近年来,国内大多数地方的ICU发展都很快,绝对超过了医院发展的平均速度。”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殳儆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原来所在的嘉兴市第一医院,ICU病房从最初的12张床一路增至接近30张床,仍显不足,后来又增设了呼吸科ICU。她说,“每家市级医院甚至顶尖医院都遵循了这样的发展路径:先是增加普通ICU病房的床位数,再设立专科ICU。很多医院在整体搬迁后,又在新址上设立规模更大的ICU。”

      “ICU今后应该是综合医院或者大型医院里最大的科室。”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詹庆元说,“将来彻底实行分级诊疗后,大医院靠什么活?一个是疑难杂症,一个是重症,然后还有大手术。”

      刘小军也指出,“实行县域综合医改后,国家要求大病不出县。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患者外转率只有5%,那么,省级医院或大型医院的普通病房,哪来的病人?在这个大背景下,今后所有科室的床位都可能减少,唯独ICU的床位会增加。”

      虽然ICU在快速扩张,但殳儆很少见到哪家医院的ICU在床位和人手方面不紧张,病患的需求仍难以满足。

      作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是中国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他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国人均占有的ICU病床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显然是不够的,国内的ICU还远未达到供需平衡点。世界重症与危重病医学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国、加拿大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分别高达24.6和13.5张。

      2016年,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部分成员在《中华重症医学》杂志上发表的全国ICU普查结果显示:以2014年人口为参照,中国每10万人拥有的ICU床位数平均为3.19张。不过,杜斌解释说,该调查未将专科ICU纳入统计范围,而综合ICU与专科ICU的床位数大致持平,这意味着这一数字可能翻一倍,但即便如此,与德国、加拿大的数据依然相差甚远。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北京社会建设研究院教授翟振武及其团队完成的《2015~2100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在2024年左右突破20%,65岁以上老人占比将在2027年左右突破15%。到本世纪上半叶,中国老龄人口将进入井喷期。

      詹庆元说,“在ICU里,70岁算年轻人,80岁算中年人,90岁算老人。”对于ICU尤其是内科ICU来说,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老年人更容易发展为重症,这些病人通常很难治,这一人群又很庞大,所以今后ICU的资源肯定是不够的。”

      按照原卫生部《指南》的规定,ICU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但《中国新闻周刊》走访多家医院的ICU发现,从省级医院到地市级医院再到县级医院,从中原省份的河南到沿海的浙江,在ICU的旺季,加床是普遍现象。对此,ICU的医生们理由充分:病人那么危重,如果拒收将会危及他们的生命,谁来负责?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