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帽再也不想戴”(政策解读·摘帽之后)

发布日期:2019-07-21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贫困帽再也不想戴”(政策解读·摘帽之后)

    “贫困帽再也不想戴”(政策解读·摘帽之后)

      “你看,这是前几个月村里修路的支出,钱怎么花的,清清楚楚!”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龙坪羌寨,村民张明琼掏出手机,点开应用程序,熟练查询扶贫资金流向。

      山西省中阳县坡底村,村民任金生不小心摔下山坡,被诊断为腰椎椎体楔形改变。5万多元的医药费,让这个近些年发展核桃产业、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的家庭面临难关。很快,他被认定为贫困人口,及时得到帮扶。

      “要把防止返贫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摘帽不摘监管。”从加强扶贫资金阳光化管理,到动态掌握贫困状况,再到严格监督干部行为,贫困县脱贫摘帽了,相关监管如何进一步加强?近日,记者走访四川、山西两地的脱贫摘帽县。

      提效率 随时看

      扶贫资金更阳光

      “脱贫摘帽的区县,扶贫的资金链基本不会因脱贫有所变化,从中央到地方,拨付的扶贫资金额度基本不会变少。”北川县财政局一名负责人说,扶贫资金量大、面广,监管难度不小。

      录入村级财务科目、扫描上传单据……在擂鼓镇人民政府,负责村财务的会计何雨璟仅用两三分钟就办完了一份财务手续。而以前做账,至少要10多分钟。

      监管提速,得益于“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平台。北川全县23个乡镇成立财务代理服务中心,343个村和社区的财务核算工作全部通过平台处理,使各类账目轨迹清晰,收支一目了然。北川县财政局一名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共代理村财9.7亿元,有效提高了村财核算和资金管理水平。

      不仅管理效率提高,扶贫资金也得以在阳光下运行。通过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触摸屏和手机上的程序,居民可实时查看各村(社区)办公经费、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到村到户民生补助资金、扶贫资金等使用情况,清楚了解扶贫的钱花了多少、花在哪里,扶贫工作更加透明公开,贪污、挪用、挤占、虚报冒领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也能得到防范。在北川县,像张明琼一样通过手机就能查看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有1.01万余人。

      扶贫资金跟着项目走,随着项目库建设日渐完善、资金监管制度不断细化,对资金支持项目的评价也更加科学。“比如我们考核电商扶贫项目时,就不仅要看相关企业有没有实施、实施了多少,更要通过审计、贫困户走访调查等,测算项目为贫困户带来的实际收入,作为最终评价标准。”中阳县扶贫办主任曹建平说。

      全覆盖 强监测

      返贫预警更到位

      任金生受伤时,坡底村驻村第一书记任鹏正在山下村民家帮忙。他把任金生送到医院,当晚就和扶贫工作队开了会。“这样的情况,会让这个家庭立刻陷入贫困。”推荐、递交材料、复核,他们抓紧忙活,为任金生申请贫困户。

      及时发现任金生的情况,得益于一直在村的驻村工作队。县里虽然摘了帽,但贫困户的监测没有缺位。全覆盖的驻村工作队可以快速掌握贫困户的贫困情况,实现动态调整。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精准施策、过细工作。信息监测和预警机制建起来,帮扶措施才能跟得上。

      为了精准监测贫困户返贫或新增贫困户情况,中阳县加强大数据平台共享,提高识别质量。“比如说易地扶贫搬迁,有的人在中阳县以外的城市有房,以往我们无法监测到。但现在打通各部门数据库后,在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监测上,我们更有信心。”曹建平说。

      手机应用程序也提升了监测效率。“点开看,从全县的贫困村状况、每个村的产业,到贫困户信息、收入、新增情况,一目了然。”任鹏介绍,工作队定期走访贫困户时,还会拍照上传到数据库,方便后期跟踪,“这是手机上的‘一户一档’”。

      北川县则建立了以乡镇为主体、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农户临界贫困监测体系,通过重点农户预警监测台账,对有返贫风险的农户实行动态管理。

      有了预警机制,还需要快速反应能力。北川县健全分层处置模式,即“帮扶人优先处置—村镇统筹处置—县级综合处置”,对摸排出的临界贫困预警农户,采取产业就业扶持、医疗救助等措施。

      去年6月,北川县禹里镇三合村杨盛兵的家人发生交通事故,治疗花了7万余元。本已脱贫的一家,又笼罩在返贫阴影下。详细了解情况后,县里启动了预警处置。拿到村干部送来的一万元临界贫困预警基金,杨盛兵放心了,“致富有了底气,贫困帽再也不想戴!”

  • 相关新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