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医院研究所所长:民营医院不应只是公立医院的补充

发布日期:2019-07-16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近日,2019复星星未来研究院创业营第一期开课,来自医疗大健康领域的48位创业者成为首批学员。

      6月30日,复旦大学医院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作为导师,围绕医疗政策制定和医院管理实践的主题,为星未来创业营的学员授课。在课前,他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分享了对当下医疗环境建设和医改趋势的分析和研判。

      高解春认为,目前我国的医改呈现出几大趋势:首先,正在形成资源配置市场化下的多元化办医格局;其次,统筹医疗保障、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一体化均衡配置;第三,取消以药补医,回归公益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另外,学科建设、绩效薪酬、信息化手段将成为改革的杠杆。

      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说,必须要肯定医改解决了很多问题,其中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医保的全覆盖。“在医改开始前,中国的医保覆盖率只有20%多,现在超过了98%。让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享受到了国家医疗保障。”

      此外,他还指出,医改在推行过程中不断强化医院的公益性,让医疗行为更加规范,对药品价格实施控制,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谈到当下正在推行的分级诊疗政策,高解春认为分级诊疗想要一蹴而就是很难的,短期内大医院挂号难、床位紧张的问题依然会存在。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说,想要分级诊疗的关键在于实施医保定点,通俗来说就是“不转诊不报销”,通过这种强制性的方式实现向基层医院导流。

      不过,高解春也指出,目前执行这种一刀切的方式并不现实,只能通过过渡式的方案帮助人们养成小病先去基层医院就诊的习惯。“现在主流的方式有三种,一是价格梯度拉开,一级医院定价便宜一些,三级医院贵一些;二是在报销比例上拉开梯度;第三种是通过优惠等手段鼓励患者转诊。”

      高解春在授课过程中说,引入社会资本,鼓励多元化办医是改善我国医疗环境的重要措施,但仍然存在一些误区。

      “民营医院大多‘小打小闹’为主,国外的民营医院很多是能与公立医院匹敌的大医院,二者能形成平等的竞争关系。而在中国却很难看到这样局面。”高解春说。

      他指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是因为医保覆盖等其他政策壁垒,导致民营医院无法与公立医院直接展开竞争,往往只能在医疗体系中扮演公立医院的补充角色。

      “民营医院做公立医院不做的,才能赚到钱。事实上这是不对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民营医院不做的,公立医院去做补充。”高解春说。

      另一个方面,由于国内民营医院本身发展存在问题,在平台、制度、薪酬方面对优秀的医生缺乏吸引力,难以形成能与公立医院竞争的医疗平台。高解春认为,在鼓励大资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要鼓励民营医院自身发展文化,越是民营的医院就越应该建立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今年6月,国家下发《关于印发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上海成为国家确定的30个试点城市之一。随后,上海瑞金、仁济等5家医院宣布将率先进行按病种付费的试点改革。

      谈到这一试点,高解春说,按病种付费的方式能够科学地控制医保经费,防止医院为了创收或者出于防卫性医疗的考虑而造成医疗资源和医保经费的浪费,从而提升医疗效率和质量。

      “从目前来看按病种付费是最科学的,但这种模式对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定价的问题对管理者来说是一个难题。”高解春说。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