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

发布日期:2019-09-29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沈阳市新城子区尹家乡卫生院,九十一岁的老中医田振东,行医七十余年,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对医治神经系统和妇科疑难病症很有研究,为把传统医疗方法和现代医学理论结合起来,他至今仍孜孜以求地刻苦钻研医术。”

    上世纪80年代,沈阳有一位老中医田振东屡屡登上《辽宁日报》。

    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这位医术高超老中医操持的诊所至今还在,传承着中医世家的仁心仁术……

    病痛,是阻止一切美好发生的障碍。而有人却愿意穷尽一生的心血,与之为“敌”。将美好还给人间。——田振东是这么教育晚辈的,这家中医诊也得以扎根沈阳、享誉辽宁乃至全国。

    一度,有北京等外地患者赶来,站排的患者挤满院子,翘脚等着见老医生一面。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三张泛黄报纸,记录老中医传奇

    田大夫中医诊所,位于沈阳市沈北新区京沈东一街6-1号祥瑞三期(半岛)院内。

    田沛林医生翻开眼前已经略微泛黄的报纸,爷爷田振东30年前为患者诊治的画面,跃然纸上。与泛黄报纸上跳跃的铅字同时开启的,是好长一段有关这位老中医的传奇故事。

    “贫血呀,你全身关节疼,端起饭碗手都颤抖,前胸疼痛,无力,这么重的病怎么不早来治呢?”

    “哪都去过了,可不见好转。”

    “莫急,莫急,这病,书上有。”

    老人翻出古旧的医书《增补寿世保元》,摇晃着头,有板有眼地念诵起来。

    配方、抓药,患者于桂兰终于找到了病根,对症下药。

    “哎呀,好大的风啊,你中风了!别看你这小伙子搬石头从容不迫,可你捡不起来鸡毛。”

    青年农场农工汤花明伸出诊脉的手,不能自抑地颤抖着。

    “你的病很重,我给你加重剂量。”田振东边开药,边嘱咐汤花明的使用剂量,汤花明笑着走了。

    1984年3月26日星期一出版的《辽宁日报》:《老中医劲拨“回春曲”——访沈阳市新城子区尹家乡老中医田振东》一文,记录着当年的看病过程。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患者盈门,老中医启用“叫号系统”

    “下一个,15号!”

    红砖瓦房外,听到“叫号系统”的呼喊,下一名患者手拿用纸壳撕成的“15号”对坐在田振东面前。

    孙女田沛林回忆,因为当时慕名来看病的人太多,大部分是赶着马车接到家里,排长队的患者几乎从家门口码到村口,有的时候墙上蹲的都是人,一不留神就跳进来。看病心切,秩序就成了问题。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不过,老人即便三头六臂,经过“望闻问切”、开药、医嘱……几十个病人看下来,大半天也过去了。

    有的时候,老人午饭都顾不得吃,不想让各地坐马车、拖拉机、公共汽车劳顿赶来的患者失望。

    所以为了防止秩序太乱、患者看不上病、老人又过分劳累,家人们只能想出“叫号系统”的方法,“其实就是废纸壳撕成小片,上面写号和哪天来看病,在当天就可以凭号来看病了,免得白来一趟。”田沛林说,那时候排号高峰期,都是拿一个星期后的号……

    患者自发宣传,他屡屡登上报纸

    田振东是1895年生人,出身中医世家,到老人这辈,就已是第二十八代。

    在他手中,珍藏着祖辈留下的各种医药书籍和秘方验方。还有一个神秘的“小白本”,据说那就是田家视为珍宝的祖传秘方。

    祖传医术专治癫痫、神经官能症、精神病、妇科病等。16岁便开始独立行医的他,解放前曾在日本看病抓药24年,东北解放后,回到祖国的他,在新城子区尹家乡办起了个体诊所。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有报道记载,仅1986年,老人便接待患者1500人,收到500多封来自祖国各地的感谢信。

    以这样的接诊量,老田家应该很快发家吧?

    可就在收入最可观的年节,田老决定关闭诊所,与乡卫生院联合。老人每天只收每个患者两角钱的挂号费,一角钱的手续费,却为乡卫生院卖出中药八千余元。

    不仅将患者更多地引流到卫生院,老人竟然还将自己的祖传医术传给卫生院的外姓大夫。

    这在外人看来,几乎是把饭碗推给别人的节奏。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虽然个人的收入比自己做个体时少了一大截,但田老却非常开心,“我这样做总比我死后把医术带进棺材强。”

    也正是因为这样博大的胸怀和高超的医术,田老给更多的患者带来了健康。

    疑难病得以根治,很多读者都把田老推荐给报社,想让更多人知道,所以那时的他也成了报纸上常见的新闻人物。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翻译兼助手”,她传承衣钵

    患者是基本不和田振东直接沟通的,需要一名专业“翻译”。

    不是老人“架子大”、“洋范儿”,而是老人的听和说都成问题。

    “爷爷是山东人,口音非常重,一般人听不大懂。耳朵是在‘九一八事变’时被炮弹震聋,必须贴在耳边大声的喊话,才能勉强听到。”就这样,孙女儿田沛林成了爷爷的“翻译兼助手”,不但负责爷爷和患者之间的沟通,还要帮忙写病历、写药方。

    也正是这样十多年的耳濡目染,田沛林对中医“了如指掌”,中医的“脉诀”、“汤头歌”张嘴就来,逐渐“出徒”。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田沛林跟爷爷研读医书的画面。

    田沛林从小便跟随爷爷学习中医医术,18岁去卫生学校进修学习,22岁拿到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证,两年后晋升为中医执业医师。

    济世为怀,中医世家继续服务一方百姓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2000年,105岁的田振东老人离世。

    虽然当地患者心中一代中医传奇谢幕,但田家祖传的医术并没有因此结束。

    那个跟在爷爷身边的“翻译兼助手”接过了田家中医的传承大旗,如今行医也有20余年。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田沛林接过爷爷的衣钵,开始操持诊所。

    沈北新区大学城附近的小巷里,田沛林迎来了一位满脸痛苦的女学生,耳痛难忍两天的她说,如果再找不到原因就准备去扎点滴了。

    “孩子,点滴对身体还是有一定伤害的。我看过了,是中耳炎,还是先消炎,注意观察有没有发烧,问题不大。”

    听了田沛林的建议,女学生安心地离开。

    提到印象最深的患者,田沛林说是一个被大医院判了“死刑”的卵巢囊肿患者。

    “来我这里的时候,快70岁的大姐肚子胀得像皮球,跟临产的孕妇差不多,吃不下饭、甚至不能弯腰系鞋带。”

    当医院引流的时候,流出的并不是腹水,而是血和蛋白。

    因为心脏偷停等原因,医院无法为她实施手术,只能出院的她,被告知“爱吃啥就吃点啥吧。”

    在服用了田沛林配置的中药12天后,这位患者在儿子的陪伴下又来到了诊所,掏出了一沓厚厚的百元大钞,“田大夫,这钱是你的。这是我一年的劳保,如果没有你,这钱我上哪儿花去?”

    微笑着拒绝之后,留下了墙上的一面锦旗。锦旗后来越来越多,凝结着患者和家属的情意。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传承、仁心。这是爷爷留给田沛林祖传医术外的四字箴言。90平方米的小诊所里,医者之心仍在继续……

    上世纪就闻名辽宁,这家中医诊所至今火爆!就诊高峰,患者得预约

     

    田沛林说,来就诊的女性宫寒的多,岁数也不大。还有一些年轻人也慕名赶来,“中医的魅力一直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关注。”

    被患者叫“田姐”也好,“小田”也罢,她说,最适合自己的称呼是“田大夫”——守住家业也就是守护中医,传承的不单是医者的仁心仁术,更是一份不可推脱的责任。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