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公立医院不姓"公" 社会办医也不全是"莆田

发布日期:2019-07-21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李玲:公立医院不姓“公”,社会办医也不全是“莆田系”

      李玲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国家卫健委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持续健康规范发展的意见》,提出各地要严格控制公立医院数量和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发展空间。文件一出,舆论喧哗,支持、质疑、疑虑,各方表态不一。

      《意见》在为“莆田系”发展助攻?医改路在何方?中国制药又为何落后印度?带着这些问题,观察者网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

      【采访/观察者网 李泠】

      “社会资本也要办非盈利”

      观察者网:您主张医疗卫生的定位是公益事业,您如何看待这一《意见》?您认为现今社会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扮演怎样的一个角色?

      李玲:这个方案没有改变我们医改的方向和目标,社会办医在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是补充作用。在我们国家,尽管民营医院的数量已远超公立医院,截自2018年底已占比63.5%,但是服务的人群数量,也就是服务量,主要还是在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主要走专科和高端路线。所以十部委的方案没有改变公立医院是医疗服务提供的主体的定位,而社会资本的参与是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个方向目标没有变。

      至于你说的公益性问题,我想中国未来整体的医疗服务体系肯定还是公益性为主导,国家现在也是鼓励举办非营利性的医院——社会资本也要办非盈利的。

      观察者网:现在一提民营医院,大众第一联想到的就是“莆田系”;一提“莆田系”,基本是负面印象。您怎么看“莆田系” ?

      李玲:确实,“莆田系”降低了大家对社会资本办医的好感,中国目前社会资本办医的主体力量确实也还是“莆田系”,但是我知道很多“莆田系”现在也在不断改进,它们也认识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它不像一般的一锤子买卖,宰人就可以挣钱;医疗服务是信誉产品,必须要有好的口碑,才能可持续发展。

      关于“莆田系”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还应该要反思的是我们国家对医院的监管。

      全世界对医疗的监管都是非常强的,因为这涉及健康和生命。比如开办一个医疗机构,最重要的就是资质,看有没有合格的医生,不是钱。而我们很多地方政府为了拉动经济,更多是看你有多少钱投进去。所以,目前“莆田系”出现的问题不仅仅是“莆田系”等民营医院的问题,其实它和我们整个治理能力缺乏、监管体系的缺失是连在一起的。

      最近美国一家很大的药企公司因贿赂医生、过度用药,导致整个企业被关掉。如果我们的民营医院过去只要有欺诈行为,就面临严刑峻法的惩处,杜绝劣币驱逐良币,优秀的民营医院才有发展空间。所以这一次十部委的联合方案加大了对民营医院的监管,提出“对严重失信主体依法实施行业终身禁入”。

      因此十部委的联合方案是双面的,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同时也加大监管。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净化市场环境,这样才有更多愿意办好医院的社会资本进来。

      观察者网:您曾说过“现在的公立医院不姓‘公’”,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李玲:是的。公立医院为什么要叫“公立医院”?就是政府在办,最起码政府要负担公立医院人员的工资。但是现在基本上公立医院的运行、人员费用都是公立医院自己挣的,从定义上讲,它并不是真正的“公立”。

      观察者网:您认为从各方面来讲,真正的公立医院应是怎么样的?

      李玲:国际上对“公立医院”是有定义的,它是由国家举办的医疗服务机构。所谓的“国家举办”,就是国家要给它明确的定位,即其在整个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里起一个什么作用,然后政府围绕这一定位,给足运营经费、人员工资等,同时对它严格监管,这才是真正的公立医院。

      “看病就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像去餐馆吃饭那样任性”

      观察者网:国外免费医疗或公立医院的效率问题常被吐槽,国内不少民众担心如果往全民免费医疗方向改革,会出同样问题,比如,感冒等小病排不上号,最后拖延成重症。请问如何平衡“公立”和“效率”关系?

      李玲:一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公平是最重要的,让所有的人免除疾病的恐惧,不会因病致贫是现代国家的责任。保障全体公民看病就医的医疗卫生制度是现代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部分国家在人均GDP2000-3000美元水平时都建立了免费医疗或全民医保制度。中国人均GDP已近1万美元,我们的医疗保障制度还远远没有能让所有的人免除对疾病的恐惧。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