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江西省医院院长管理论坛在南昌召开

发布日期:2019-06-07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人民网南昌10月14日电(时雨) 10月14日,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及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的“2018智慧医疗高峰论坛暨第二届江西省医院院长管理论坛”在南昌召开。

    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医生资源有限、医院床位有限、高质服务有限,导致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患者反应最强烈的是挂号难、看病难问题;医生却面临每天接待患者过多,工作超负荷的现状……这些都是当前医疗卫生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为各大医院发展的痛点和难点。

    而智慧医疗的发展,将为患者、医护以及医院带来三赢的局面。南昌大学二附院院长刘季春介绍,“从2017年7月开始,二附院就启动并逐步完成医院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将门诊、住院、医技等业务流程进行了信息系统切换,并率先在全省实行实名制就医,推行以二代身份证和医保卡为就诊卡。支持微信、支付宝、手机APP等移动方式进行门诊费用的支付,实现不带现金和银行卡就可就医。”这一举措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医院“三长一短”的问题,改善了老百姓的就医体验,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同时,“智慧医疗”还在服务模式上进行了不断创新。在会诊模式上,由单一专家会诊转为多位专家会诊;会诊时间,也从单一坐班时间延长至24小时会诊。更让患者称赞的是,以前需要几周甚至更长时间的会诊,借助“远程”平台,可将诊断时间缩短为一天,甚至30分钟内就能完成。一方面可以让患者实现“挂号看病不再难”,同时通过线上系统,免除了去医院排队领取检查报告和体检结果的麻烦;又充分利用了优秀医生的碎片化时间为更多患者服务,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诊疗速度和精准度,把时间还给患者,把效率留给医生;同时,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提高了医院的运营效率和监管效率。可以说,智慧医疗的建设,对破解医改难题,丰富医疗服务供给,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起到积极作用。

    智慧医疗,不仅仅是对就医环境、就医方式、医患关系的变革,更是对整个医疗生态圈的重塑。平台、数据、产品,是智慧医疗建设的三大块,通过远程医疗平台的搭建,全省基层医院的医生和大医院的专家不仅可以在异地实现“面对面”交流,更实现了基层医院与省市级医院、省级医院与国际优质医疗资源的连接和信息共享,加快推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南昌大学二附院信息中心主任易应萍表示,“基于信息化手段,二附院影像中心建立了"远程影像"云平台,病理科建立了"远程病理会诊中心",实现了医联体内医学影像无障碍传输和诊断,让医疗影像信息走出医院围墙,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医生的诊治效率,为病人节省了开支和诊治时间。”

    除了“无边界”医疗服务,智慧医疗建设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能够实现慢病管理,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医疗全过程,未来医疗,将实现从“治疾病”到“治未病”转变。

    “这对医院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2018年1月,南昌大学二附院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发改委心脑血管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此次入选,医院将获得的中央补助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这是医院心脑血管疑难病诊治中心建设成功的关键竞争力之一”,南昌大学二附院副院长徐建军强调。

    南昌大学二附院将完善信息化建设,依托江西省医疗大数据工程中心,添置软硬件设备,建立心脑血管疑难病远程会诊大数据平台并完善远程医疗数据交互平台、远程教学及手术示教系统,为心脑血管疑难病症提供决策支持,促进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水平的提高。

    除此之外,该院还将建设稳定康复期心脑血管病防控和管理网络,系统对患者进行远程智能化预警管理和实时监测,筛选出高危或病情变化患者并呈递给县级监护中心医务人员,实现长期慢病管理。此外,医院还要打造全省区域性的健康回访的信息网络中心,联络基层医院甚至是社区医院,对病人进行长期康复指导。

    借助“智慧医疗”的力量,未来像心脑血管等疾病,将真正实现可防可治,实现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大健康战略。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