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青少年近视防控攻坚战家长、学校、医院、政府各方应该做什么?

发布日期:2019-07-09 来源:网络整理 浏览量:
  • 目前,近视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明显上升趋势,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在我国,近视呈现低龄化趋势且发展迅速,据国家卫健委统计,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53.5%,其中6岁儿童为14.4%,小学生为35.9%,初中生为71.5%,高中生为81.4%。截至目前,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之多,预计到2020年,近视患者人数将接近7.04亿~7.11亿,近视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中国社会公共卫生的问题之一。

    近视是指眼睛调节放松的状态下,来自远处的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远距离视物不清,近距离视力尚可。

    在医学上,近视可分为多种类型,但青少年最常见的类型是轴性近视,即眼球屈光因素基本正常,但是眼轴变长导致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前方。人出生后随着身体的发育,眼轴不断变长,一般到14岁时可达到成人水平。眼轴长度与近视程度密切相关,控制眼轴的过度增长是青少年近视防控的关键,一般来说眼轴每增加1毫米,近视度数增加约250度。

    目前仍有人们对青少年视觉发育及近视防控缺乏基本常识,认为近视不断加重,无非就是配戴的镜片不断变厚,以期近视稳定之后行屈光手术治疗,对近视防控抱有侥幸心理。需要指出的是,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的近视)尤其是病理性近视,由于眼轴过度增长,导致视网膜被牵拉变性变薄,可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出血、黄斑劈裂、脉络膜萎缩等严重并发症。据统计,高度近视眼底病变的发生率是正视眼的50倍。高度近视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工作,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甚至有失明的风险。

    国家相继出台了《全国儿童保健工作规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2018年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首次明确提出近视防控目标: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整体水平显著提升,6岁儿童近视率控制在3%左右,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视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阶段学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达25%以上。

    防控青少年近视是一场攻坚战,需要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从家庭方面,家长应当了解基本的儿童视觉发育及科学用眼护眼知识,以身作则,带动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居家视觉环境,定期带孩子去正规医院进行视力检查。

    具体来说,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或体育锻炼,研究发现,强光及适量运动可刺激视网膜产生更多的多巴胺,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进展。使孩子户外活动时间保持在60分钟以上。户外活动每增加1小时,屈光度偏向远视0.17D,眼轴缩短0.06mm。

    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电视等均是生活中常见的高频蓝光源,而过度的蓝光暴露可以损伤黄斑,导致视觉损伤,抑制褪黑素的水平,影响昼夜节律。

    要配合学校切实减轻孩子课外学习负担。

    要监督用眼行为。包括引导孩子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或使用电子产品。监督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

    高强度的持续近距离用眼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得随意增加课时,鼓励学生在课间休息时走出教室,向远处眺望放松眼睛。

    严格按照普通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落实教室、宿舍、图书馆(阅览室)等采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于视力健康的照明设备。

    注意监督不良用眼行为并随时纠正孩子不良读写姿势。

    校有义务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向学生讲授保护视力的意义和方法,积极利用学校闭路电视、广播、宣传栏等形式对学生和家长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并且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视力筛查,催促视力不达标的学生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告知家长。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