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局力推医院主动降成本

发布日期:2019-06-11 来源:未知 浏览量:
  • 医保局力推医院主动降成本





      从抗癌药谈判入医保到“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再到启动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国家医保局正式挂牌的这一年以来,针对“看病贵”这一难题出台了诸多“重量级”措施。

      近日,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下称“通知”),确定了北京、上海等30个城市为国家试点城市。通知要求,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的思路,确保2020年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

      如果说药品流通制度的改革是从医院外部来控费,那么以DRG为代表的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则是深入到医院的内部,试图通过激发医院主动降低成本的动力,来达到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目的。

      DRG全称是“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它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病症、手术、疾病严重程度、合并症与并发症、转归等因素把病人分入不同的诊断相关组。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基本医疗保险运行了20年,基本实现了政策全覆盖13.5亿人的大目标,医疗保障管理将进入精细管理、支付改革和社会治理,“在总额控制下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实现多方共赢”的高质量发展新时期。

      DRG试点欲破医保控费难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10日举行的国新办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提到了这一年来国家医保局在降药价方面的成绩单:

      根据税收政策调整情况,调整了14种前期国家谈判抗癌药医保支付标准,平均降幅4.86%;开展抗癌药医保准入专项谈判,将17种药品纳入医保目录,要求各个地方于2018年11月底之前执行新的价格和报销政策;开展抗癌药省级专项集中采购,价格平均降幅在10.21%;“4+7”带量试点采购中共有25个药品采购成功,采购价格平均降幅52%,预计节省药品费用58个亿。

      现实中,这些惠民的医保政策也存在“落地难”的问题,比如,有患者曾反映,在抗癌药入医保之后,一些地方医院的靶向药缺货,导致患者难以按时用药。熊先军表示,这种现象在去年12月中旬确实出现过,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发布通知明确要求各地不得以“费用总控”、“药占比”和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为由,影响谈判抗癌药的供应和合理用药需求。

      “从目前各地上报的情况来看,此项工作进展还是比较顺利的。截至3月底,累计报销人次达到了20.94万人次,报销金额达到10.58亿元,当然也不排除各个地区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熊先军说。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副教授江滨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一些地区出现降价药难落地的情况,主要是受医保总额控制的影响,因为医保资金的盘子就这么大,如果不加快带量采购、降低药价和药费,所有创新药都会面临无钱可报销的局面。

      医保资金的“腾笼换鸟”需要调动医院的积极性,但实际上医院的积极性是不足的。中国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医院的角度来说,对药改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一是卫健委还是有药占比考核,这个考核直接关系“乌纱帽”;二是药价下降则回扣下降,医院对购进降价药的动力也不足。
最新新闻
热门新闻

中国健康世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06006962号 邮箱:sheng6665588@gmail.com